第(1/3)页 5月,天气渐渐转热,燕京出现了罕见的高温,空气形成了一股接一股的热浪。 摄影棚热得就像个蒸笼,剧组人员各个热汗直流,大汗淋漓,甚至热到拿摄影机拍火苗子已经看不到颜色,得亏《霸王别姬》没有古装战争戏,要不然,这种天戴头盔穿甲胄,非中暑不可。 于是乎,剧组专门搭建了个倒水的棚子,除了水以外,还提供防暑的藿香正气丸和凉茶。 此时此刻,陆陆续续地有人往搪瓷缸里倒上凉茶,余光不经意间地瞄向紧闭大门的戏院。 院内的戏台上,张国榕以及京剧老师们正演着《贵妃醉酒》这一出京剧中的经典剧目。 “启娘娘,高力士敬酒。” “高力士,你敬的是什么酒?” “奴婢敬的乃是通宵酒。” “呀呀碎,哪个与你们通宵?” 紧接着,相当于戏曲乐队的“文物场”开始伴奏,古筝、京胡、琵琶等,吹拉弹唱。 “人生在世如春梦,且自开怀饮几盅……” 盯着监视器里的画面,龚樰目不斜视,哪怕是热的额头、脖子和脸上渗着颗颗豆大的汗珠。 整个戏院里的空气闷热,所有人都像呆在桑拿房里,但没有一个人在镜头里表现出热的迹象。 过了一会儿,直到整出关于《贵妃醉酒》的戏份都拍完了,龚樰才拿着导筒,喊了一声: “咔!” “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卸妆、换装、休息、上厕所,然后我们再拍下一场戏。” 此话一出,在台下充当观众的龙套演员呼出一口气,在陈凯哥的调度下,井然有序地退场。 演“高力士”的老人揩去脖子上的汗,伸手接过徒弟递来的凉茶: “这位演‘杨贵妃’的,学了几年的戏?” “师父,他可没学过戏,人家是香江鼎鼎有名的明星。” 徒弟笑了笑,自个师父是名京剧名家,号称“梨园第一名丑”,但对香江娱乐圈却是一无所知。 “嘶,没学过还能演的这么好啊!” 老人大为意外,立刻把目光投向正在下台的张国榕。 《贵妃醉酒》一折,因为做工极其繁重,一般都是由具备武功底子的刀马旦应工,学戏多年的普通旦角,都不一定拿得下来,但是刚刚戏中的一个“舒广袖”的旋舞卧鱼动作,张国榕却能一气呵成地演下去,既没有用替身演员,也没有利用电影后期剪辑拼接,足可见在戏曲上的天赋之高。 “您老也不是第一个这么夸他的。” 徒弟显然是张国榕的粉丝,听到自己的师父夸自己的偶像,脸上一副与有荣焉的表情。 一边递上毛巾,一边说:“听别人说,跟他合作过的大家没有一个不夸他的天份,怪不得方老师、龚导他们一眼就相中了张国榕来演‘程蝶衣’,真的像是从里走出来一样。” “这么短的时间,就能掌握到这种火候,光靠天份是不够的,肯定吃了不少苦头。” 老人白了一眼,然后来到化妆间,抱着结交的心态,和张国榕相约有机会共演一出折子戏。 就在此时,工作人员嗦着冰棍,闯了进来,脸上洋溢喜悦道: “龚导自掏腰包,请大家伙吃冰棍、喝冷饮,大家卸完妆以后,记得去屋外拿。” “龚导说了,千万不要跟她客气,但是就有一条,别贪多,吃坏肚子可就不好了。” “………” 走廊里,同样回荡着类似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 剧组里很快地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叫好声,一个个不约而同地跑了出去。 被包圆的小商贩们就站在院子里,掀开盖在冰柜上的小棉被,从里面取出冰棍、雪糕和冷饮。 龚樰拿着几瓶北冰洋,来到化妆室,就见张国榕和巩利俨然好友一般,正在研究剧情和演技。 “辛苦了,辛苦了。” “千万别这么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张国榕摇了摇头。 龚樰笑而不语,回想起《霸王别姬》拍摄至今,张国榕、巩利、姜闻这三位主角没少折腾,特别是张国榕,经常是满脸都是戏妆,在城门楼的那场戏,还得被涂得乱七八糟,身上裹着稀烂的戏服。 “你现在的状态就像电影台词里讲的,‘不入魔不成活’。” 巩利不禁感叹了一句。 看到张国榕翻翻白眼,龚樰强压下嘴角的笑容,左顾右看了一番,轻咦了一声: “怎么不见姜闻?他人去哪里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