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一抬头,望见深邃无垠的星空。 忽然间,感觉周围的一切都消失了,脚下的大地变成了无限伸延的雪白光滑的纯几何平面。 在这无限广阔的二维平面上,壮丽的星空下,只有自己一个人站着,孤独地面对目前人类无法把握的神秘而巨大的宇宙,什么时候,也能像方老师那样写出这么好的科幻呢? 此时的夜色,如浓稠的墨水一样,深沉得化不开。 黑,真他吗的黑啊! 天不生方老师,科幻文学万古如长夜啊! 不只是刘慈新,住在燕京筒子楼里的郑渊杰,也抱着同样的想法。 一手捧着最新一期的《科幻世界》,一手摇晃着婴儿床,刚满一岁的儿子在里面昏昏欲睡。 “这倒有点像匹诺曹变人的故事。” 作为儿童作家的他,越瞅《人工智能》,越觉得像《木偶奇遇记》。 匹诺曹就是在蓝仙子的帮助下,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变成了人,而《人工智能》里的“贝贝”,在听完母亲讲述的《木偶奇遇记》的故事,走上了寻找蓝仙子的冒险之旅。 “这样童话般的科幻,小孩子们肯定会喜欢。” “方老师不愧是方老师,竟然能想到这样的故事。” “我的‘皮皮鲁’和‘鲁西西’,要不要借鉴下里的陪伴型机器人?” 郑渊杰一边心里盘算着,一边把《人工智能》翻到了最后一页。 就这? 就这么完了? 方老师未免也太奢侈了,如果换成是自己,非要像《格列佛游记》一样,把“贝贝”的冒险之旅安排得满满当当,原因无它. 可以多挣一些稿费! 文坛里是充满着鄙视链的,如果说科幻在文学里只能排在末席,那么,儿童文学就只能安排在小孩那一桌,稿费也是文学类型里最低的那一档,低得不能够再低了。 哪怕是自己同时给16个不同的报刊杂志上写童话连载,一个月写十几万字,每天能收到孩子们的来信都有十几封,但稿费依然是千字2元,甚至于稿费标准都见涨了,自己的始终分文不动。 郑渊杰看着《人工智能》那密密麻麻的字,这一部的稿费,就超过他十几部挣的! 是自己不如方老师勤奋吗? 还是读者不喜欢我写的童话? 要不,试着把稿子投给《科幻世界》看看? 再看了眼熟睡中的儿子,郑渊杰觉得自己必须为自己争取下稿费和待遇。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