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12月底,红学会在恭王府召开座谈会。 方言一进屋,立马感受到无数道目光向自己投来,毕竟,自己最近可是文坛的风云人物,褒贬不一,争议不断,还被喊成“文妖”。 “小方!” 万佳宝坐在第一排,招了招手。 “先生。” 方言走了过去,就见跟他并排坐着的,还是这次受邀特别出席的李尧堂、章光年等人。 微微弯腰,挨个问候。 “茅公故居的事,可别忘了。” 李尧堂看了眼章光年。 方言不禁意会,点了下头。 老师的故居作为燕京第一批不可移动的革命文物,逸豪奶奶亲笔写了个匾额,后天会在后圆恩寺胡同的宅子举办揭牌仪式,然后四合院会被辟为陈列馆,对公众开放。 “你呀,一点儿也不让人省心。” 章光年眯了眯眼:“我们前脚才刚夸你得了文学奖,后脚就又闹出这么大的动静,知道现在在报纸上,别人都是怎么说你嘛。” “知道,文坛之妖。” 方言不以为意。 “惮帅成封建,文妖乱是非。” 李尧堂缓缓道:“你觉得你是不是妖呢?” 方言摇头失笑:“‘文妖’喊着不好听,既然都说我入了魔,不如叫我‘文魔’吧,好歹能沾一沾‘诗魔’白居易的光。” “哈哈,你倒是想得挺美!” 万佳宝和李尧堂他们互看了一眼。 “不瞒您说,不管是叫‘文魔’,还是‘文妖’,其实我都无所谓,那些人摆不出事实,讲不出道理。” 方言道:“他们越急,我就越乐呵。” “这么说,你不觉得自己错了?” 章光年露出玩味的笑容。 “我没错,如果我有错,那就是我坚持文学要百齐放。”方言说,“文学难道不应该扎根在各民族和地域文化上,开出不一样的吗?让沪市开出白玉兰,让粤东开出木,让江浙……” “通俗文学呢?” 李尧堂投去意味深长的目光。 方言嘿然一笑道:“也是一样的道理,总不能只许严肃文学、纯文学灿烂,不允许通俗文学绽放吧?不然,还怎么叫百齐放呢!” 万佳宝颇为欣慰道:“你这张嘴啊,怪不得他们说不过伱,要喊你叫‘文妖’。” “嘿嘿,那都是先生们教得好。” “哈哈哈,你这话里有话啊。” 顷刻间,众人放声大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