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要问的。 「整体上没有什么大问题。」 方言话锋一转,指出两处瑕疵。 第一处就是文案,虽然通篇照搬自己的散文,感到十分荣幸,但很明显,有时候图文不适配,反而破坏了辛辛苦苦营造出的氛围。 「关于这方面,我和小方昨夜赶制出一篇稿子,虽然还只是初稿,但相比于刚刚的内容,应该会更适合《舌尖上的中国》来展示。」 汪曾其给方言递了个眼神。 方言心领神会地从包里取出一摞稿纸。 石方雨等人接过,开始竞相传阅。 司徒钊敦郑重其事地说,剧本乃一剧之本,放在纪录片里,也是同理,在文案的创作和把关上,以后还要多多仰仗汪曾其和方言。 「责无旁贷!」 方言斩钉截铁地说完,接着指出第二个瑕疵,就是构图上,虽然用定焦镜头拍了食物烹饪的特写和慢镜,但有的地方还略显粗糙。 「毕竟,这是头一回摆脱传统纪录片的拍摄理念和技巧,运用这么多主观性镜头。」 「一回生,二回熟。」 司徒钊敦说到拍摄的难点,就是为了捕捉到生动的画面,摄像机必须放置在或炸、或蒸、或炖的食物旁边,录制烹饪的过程中,很容易被溅到油,因而不得不多次调整位置。 构图上,也难免被破坏。 「用些空镜头来过渡怎么样?」 方言沉吟片刻,说出了口。 空镜头是美食纪录片里必不可少的,像李子柒的《古香古食》,空镜头可派上了大用场。 「这倒是不错的主意,可以一试!」 司徒钊敦眼前一亮。 众人讨论了会儿,夏偃随后带着方言,跟夏夢等香江的电影人接触,彼此相互认识。 夏夢号称「长城影业大公主」,五六十年代,红极一时,简直是东方的「奥黛丽赫本」。 只可惜,伴随长城、凤凰、新联等左翼电影公司衰落,自己也息影,退出影坛,一直到79年文代会上,包括夏偃、沈雁氷等人希望她重返影坛,增强香江左翼电影的力量。 于是乎,创办了青鸟影业公司。 第一部监制的电影,叫《投奔怒海》。 导演许鞍桦,副导演关锦鹏,演员则是刘德桦、林子详,就是那位唱《男儿当自强》、《敢爱敢做》的「铁肺歌王」。 哦豁! 听到这个班底,方言不免意外。…… 「方老师和夏老师在一起呢。」 「吴老、白导他们也在那儿。」 章瑜站在不远处,像比赛播报员一样,给身边的龚樰、赵静,播报着现场情况。 「小瑜,注意场合,注意形象。」 龚樰轻声地提醒了一句。 章瑜问:「我们要不要过去听一听?」 「不好吧,座谈会马上就要开始了。」 赵静看向门口已经陆陆续续有人进来。 「这不还没开始嘛。」 章瑜露出狡黠的笑容,「你们难道就不想听听他们在聊什么吗?」 龚樰看了眼正在说话的方言,最终还是没忍住,跟章瑜她们凑到人群的最外围。 「昨天,夏老跟我提到你在《青年文学》上的那几篇演讲……」 「不知道你介不介意转载到香江的报纸上,让香江的读者们也看一看?」 听到夏夢的请求,章瑜眨了眨眼。 「方老师的演讲?是不是说的是那个《我有一个华夏梦》?」 「不只呢,还有《 这盛世,如您所愿》、《我们凭什么民族自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