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深夜,灯光照在书桌上。 《兵器知识》、《解放jun文艺》、《红岩》、《大众电影》等期刊,一摞摞,摆得整整齐齐。 既然参加军事文学创作座谈会,就有必要对这年头的军事题材电影和,提高认识。 《渡江侦察记》、《侦察兵1974》…… 方言合上《西线轶事》,这本被文坛认为是探索新时期军事文学的新起点,没有写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奇观,而是写男女战士在战争前后的变化,写成长,写蜕变。 这种,算是战争时期的军旅文学。 除了军旅文学,军事还包括战争文学、军史报告文学,以及由方言开创的谍战文学,还有一种,这个年代没有,今后才有。 那就是军事科幻,对未来的战争样式和形态进行想像的,比如《全频带阻塞干扰》。 而军旅文学,又分战争时期和和平时期。 《士兵突击》就属于和平时期的军营生活。 不过,这么多天看下来,军事文学已经到了瓶颈期,不破不立,急需要新的创作方向。 也难怪要召开这个军事文学创作座谈会! 要不然,真会像乡土文学一样没落,输完伤痕文学,输反思文学,然后输爱情文学…… “咚,咚,咚。” 方言敲了敲桌面,目光从,转移到松坂庆子送的信,撕开封口,里面是一张纸。 接着拿起《袖珍日汉辞典》,没有按照顺序,从上往下翻译,而是从最显眼的三行诗开始,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找,找了大半天。 就见松坂庆子在上面写着: “送行时对你说‘保重哦’, 但真正想说的, 其实是电话号码。” 这句话的下方,就是一串电话号码。 方言对这封信的内容越来越感兴趣,从头到尾地译了一遍,大概的意思就是: “热烈欢迎方老师来日。” “来日……方长?” 放下笔,视线落在那盒亲笔签名的磁带。 ………… 第二天,到《十月》编辑部销假上班。 办公室里,田增翔看到方言的身影,嗓门都抬高了,“岩子,你可总算回来了!” 此话一出,传到走廊,立刻招来章守仁、晏名等人,就连打水的张仲锷,也提着暖瓶,快步地赶了回来,一口一個“岩子”地叫着。 “不对劲,很不对劲啊。” “你们这个反应太不对劲了!” 方言忙问编辑部是不是出什么大事。 “编辑部没有事,是你太会来事了。” 章守仁忍不住打趣道。 “就是!” 田增翔语气里透着幽怨:“你也忒不够意思了,搞出这么大的动静,我们竟然还要从人文社那里打听到消息。”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