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10月17日,中午。 办公室里,方言和同事们像往常一样,聚在一块吃饭。 田增翔夹着一块胡萝卜,边吃边说: “你们收到消息了吗?” “老田,你又听到什么小道消息了?” 方言和章守仁、张仲锷他们面面相觑。 “你该不会想说茅盾文学奖成立的事吧?” 晏名把热水倒在铝饭盒里。 “没错,就是这件事!” 田增翔左看看,右看看,却见众人没有丝毫的惊讶,“你们难道早就知道了?” 方言点了下头,自己可以说是第一批知道这个消息的人,就在这个月正式启动评选,然后在明年举办首届茅盾文学奖的颁奖典礼。 “关键是这个评选范围!” 田增翔说:“77年到81年的长篇,按照这个标准,岩子的作品很有机会入选。” 章守仁道:“甚至获奖。” “难说,这5年里可出了不少好的作品。” 方言说:“未必能轮到我获奖。” “你就不要妄自菲薄了,首届茅盾文学奖不能没有岩子的作品,就像这次《十月》爱情文学评比一样,不能没有《山楂树之恋》。” 田增翔扬了扬手。 “老田这话说得在理。” 晏名喝了口飘着油花的水,“就算岩子是《十月》的编辑,原则上是要避嫌的,但《山楂树之恋》这么有代表性的作品,该选的就必须选,否则权威性、严肃性、荣誉性何在?” 张仲锷沉默寡言,看着方言、章守仁、晏名他们聊得热火朝天,幽幽地叹了口气。 田增翔分析得头头是道:“我估摸《潜伏》、《大秦之裂变》入围的几率最大,两部都代表各自文学题材领域的最高水平。” “不可能两部都入选,只能是其中一部。” 章守仁问方言希望哪一部能入围。 方言脱口而出,“那就是《大秦之裂变》。” 田增翔道:“我也这么觉得,这可是改革文学的扛鼎之作,入选拿奖的机会最大。”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不管结果怎么样,总之,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方言摇头失笑。 比起获奖,自己在意的是茅盾文学奖的含金量、权威性、公正性,以及最重要的名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晏名笑道:“岩子的这個态度就很好。” “得亏咱们《十月》文学奖的消息是在月初发布,要是跟茅盾文学奖撞在一块……” 田增翔耸了耸肩。 章守仁不无感慨道:“确实是这样,现在其他文学期刊,看到我们的文学奖办得有声有色,有不少都在开会研究,积极跟上。” 方言静静地吃饭,就听《华夏青年》、《当代》、《儿童文学》、《燕京文学》、《民族文学》等杂志和报纸,都有这个意向。 “归根结底,还是岩子的功劳。”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