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我中铺。” 陆遥亮了亮小卡片。 “我下铺。” 方言瞥了眼一脸为难的胡采,主动提出来:“胡老师,咱俩换一换吧。” “这怎么好意思呢?” 胡采摇了摇头。 “还是我睡上铺吧,爬上爬下,能锻炼身体,您就当给我这个机会。” 方言不等对方推辞,把行李放了上去。 “谢谢你啊,岩子。” 胡采等人跟他熟络之后,不再叫“小方同志”,要么改口喊他的小名,要么直呼全名。 “您客气。” 方言心里其实也有自己的打算。 就像王洁以挖到自己这个新作家为荣,每个编辑都要有自己长期合作的作家,方便给文学期刊约稿和组稿。 日积月累,就能形成一个比较固定的庞大作者群,有一种说法叫“编辑部就是司令部”。 各地文坛就是地方军队,比如陕北的叫‘陕军’,晋西的叫‘晋军’,燕京的叫‘御林军’。 方言自己就算御林军的一名小将。 方小将! 司令部拥有的军队数量越多、规模越大、战斗力越猛,自家的期刊和出版社的地位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如果编辑拥有一支忠诚无比的私军,无论换到哪家期刊都紧跟的话,那可不得了了。 妥妥的‘军阀’! 而陕北整个省恰恰是华夏文坛的重要阵地,陕军也是华夏文坛中精锐中的精锐。 代表团里的陆遥、贾平洼、莫伸等人,更是未来的中流砥柱,其他人虽然没听说过,但在月台接触下来,能感受到强烈的创作激情,人人憋着股子劲儿,都想写出好作品。 这些人,都是不可多得的资源。 正当他思考时,胡采微笑道:“岩子,你说你的另一篇小说,会在下一期的《燕京文艺》发表,那你有没有想过,《黄土高坡》之后,下一部作品要写什么呢?” 此话一出,陆遥、贾平洼、莫伸等四人的目光,统统投在方言的身上,等待他的回答。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