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总理制-《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2/3)页
不管这些究竟如何,外封却已成了事实。再加上这一次朝廷正式允许外封藩王开府建牙,成为实质性的藩王后,情况必然就起了变化。
原本在众人看来外封等于流放的情况直接改变,眼下一旦外封虽远去海外,可却拥有了真正的权力。和大明本土的藩王相比,外封的藩王可以说是真正的国君了,权力对比简直天壤之别。
在大明,哪怕就是亲王就藩说实话除了在封地关起门来醉生梦死外,其余半点权力都没。不仅被地方官员盯得死死的,更有锦衣卫、东厂这些日夜探查,一旦不小心做了些出格的事,闹不好就是夺爵圈禁的结果。
此外,许多藩王连王府都很少出去,因为他们根本不能离开封地。在这种情况下,失去人身自由就和养猪没什么区别了,每日里除了吃喝享乐就是沉迷在温香软玉之中,似乎除去成为朱家的后代繁荣外再没半点贡献,这种情况还经常被官员们拿出来说事,抨击宗室耗费国资,一无是处。
宗室们自己也是叫苦,在各种规矩之下他们也是无可奈何。如不这样做他们还有什么办法呢?就如同朱慎锥当年一样,假如不是朱慎锥的爵位不高,宗室俸禄朝廷又一直拖欠,父兄去世的早家中实在活不下了,他也不会走投无路冒险走私呢。
所以宗室的难处朱慎锥心里也很清楚,在登基之后他重设了宗人府,适当放开了对中下层宗室的限制,甚至允许普通宗室以寻常人的身份进行科举和做官,或者另谋出路什么的。虽然这个政策早在嘉靖年就有过苗头,等万历朝时也放开过宗室科举的例子,可实际上的推动基本流于形式,而且宗室无所事事这么多年,要一下子改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中下层宗室还好,关键在于上层的宗室,比如亲王、郡王这些藩王。他们的人数虽然不多,但却占了整个宗室资源比例的绝大部分。而他们的存在也越发影响到大明的宗室治理和对地方的施政,所以朱慎锥一开始先以虚领替代实封,之后又着手外封藩王,其实真正要针对的群体不是朱敏澄,而是这些高级宗室。
但以之前的情况来看,哪怕皇帝把外封说的天花乱坠,甚至让自己的嫡子外封新大陆,宗室们也是不会信的。这些人都觉得朱敏澄仅仅只是争夺储君的失败者罢了,至于永王就更不用说了,去新大陆等同于流放,自己好端端的在封地吃香的喝辣的,何必跑那么远去受苦呢?
可现在不同了,随着政策的改变,外封的藩王实际上成了真正的君王,拥有了在封地的实权,如此一来这等好事宗室们会看不明白?
所以孙镐断定,用不了多久大明的宗室,尤其是高级宗室对外封的态度就会彻底改变,从之前的避之不及改为趋之若鹜,只要有一个人领头上书愿意放弃大明的封地主动外封的话,那么之后外封宗室就成了香馍馍,到时候一大批宗室外封至新大陆,这不等于挤压了宋国的生存空间么?
要知道大明的宗室数量庞大,就算有资格外封的亲王、郡王加起来足足有二百五十多人,哪怕这个群体中愿意主动外封者只是十之一二,那也不是小数了。
一下子二三十个王爷外封出去,就算其中一半来到新大陆,那么总得给他们划分地盘吧?新大陆虽地域广阔,可土地终究也是有限的,一旦一些地盘划分出去,那么就等于把宋国未来发展的道路给堵上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