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上任-《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2/3)页
可这些仅仅只是表面,更深层的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信息。别忘了阎应元可是当过江阴典吏的人,江阴虽在长江边上,但离着淮北也不算很远,而且两地都属于南直隶,阎应元在江阴任职时隐隐曾通过南来北往的人说过事关北方黄河的一些事,当然那时候他只是听得一耳,并不在意,但现在回想起来却觉得不是那么简单。
这一次朝廷突然升迁自己,又把他放到如此重要的位置,恐怕这个河道总督不是那么容易干的。不过阎应元却没丝毫退缩之意,相反对此还颇有跃跃欲试,在他看来越是有挑战性的工作越是引起他的兴趣,更何况河道总督的主要责任是治河,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自己区区一个秀才能担此大任,何德何能?不管如何,终究要尝试一下,如能把黄河治理好,不再有患,也不枉自己这辈子的远大抱负了。
花了几日时间,把手上的工作全部移交给了同知,阎应元没有如众人所想的那样大张旗鼓地离任,反而提前半日就悄悄走了。之所以这样,阎应元并不打算太过招摇,更麻烦地方百姓,他在福州这些年做的都是实事,虽政绩卓然但从不扰民,既然现在离开,就更不可能违背自己当官的初衷了。
就这样,在大家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甚至已有人准备组织人手欢送阎应元北上之前,阎应元就提前一步走了。走的时候随身也没什么东西,仅身边两个老仆人再加一些寻常的行李和书籍罢了,而且他走的不是陆路,直接从码头搭乘北上的一条商船悄悄离开,等大家得知阎应元已走时已来不及了,当阎应元坐的船刚刚离开码头的时候,无数百姓急急赶来,望着那条船神情激动朝着船去的方向跪了下来,更有许多人为之泪流满面,由衷感激阎大人这些年在福州的功绩和辛劳。
码头的一幕,阎应元在船上看得清清楚楚,心中同样感慨万千。挥手无言向父老们道别,直到船出了海港,扬帆朝北而去后,码头越来越远,岸上的人影也渐渐最终不见,阎应元这才收回了目光,转而朝着北方眺望。
海路的速度是最快的,从福州走海路北上直接到山东的莱登也只需短短六日而已,等在莱登上岸后,阎应元更没作丝毫停留,由驿站借了匹马儿,把仆人留在后面让其先去济宁等候,而他自己骑着快马轻装就朝着京师赶去,两日后风尘仆仆的阎应元赶到了京师,第一时间就向宫中递了折子,而皇帝那边也马上就传下旨意,让阎应元明日一早入宫面圣。
休息了一晚,第二日阎应元洗漱更衣,早早前往紫禁城。到了宫门递上自己的官凭和昨日内侍来报时给他的腰牌,很顺利就入了宫中。随后被引领着来到乾清宫的偏殿,见到了皇帝朱慎锥。
皇帝和阎应元在偏殿谈了些什么,阎应元又是如何面圣的具体细节外人并不知晓,但却知道阎应元在乾清宫足足呆了一个多时辰,外臣面圣这么久是很少见的,以此可以看出皇帝对阎应元的重视。
等阎应元从乾清宫离开时,他的眉目中带着兴奋,可同样也有一丝凝重,而他的脚步也更为坚定。出宫一刻,阎应元忍不住回头朝着乾清宫方向望了一眼,用力握了握自己的双手,这才迈步离开了皇宫,随后去了工部和都察院,再去了兵部和总参议府等衙门,半月后,阎应元就动身离开了京师,但和他来京师时不一样,走的时候阎应元带了不少人,其他人也就罢了,但一支训练有素全副武装的督标兵特别显眼,而阎应元也没和普通封疆大吏那样坐轿子离开,相反他和来时同样骑着马,一行人匆匆出了城门,径直朝着东边而去。
“皇爷,阎应元已经出京了。”乾清宫的偏殿,卢九德从外面进来轻声汇报道。
“哦,走的这么快?原本朕还以为要再过几日呢。”朱慎锥意外地说了这么一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