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国外院线排片肯定不是什么问题,只要电影好看,那肯定能够狠狠地赚美国人的刀乐! 这就能够迅速为杨逸打开美国市场,让美国的观众都了解到他和他的电影。 后面像杨逸计划在国内拍的《流浪地球》等电影,再想通过沈马丁的公司运作到美国,那就会简单很多! 杨逸这么想,也不是凭空YY,前辈导演李明就是这么一个很值得学习的案例! 他虽然是宝岛出生的导演,虽然是在美国学习、跟美国经纪公司签约,但一开始拍摄的影片都是以华人角色,或者是中国文化为背景的作品,这些作品在国外频频拿奖。 后面李明开始不再局限于华人或者中国文化为背景的作品,陆续拍摄了很多好莱坞电影,有些是奔着拿奖去的,有些是商业类型片,都表现得很不错。 后来,他和国内电影公司,还有国外的电影公司联合投资拍摄的国产大片,也大获成功,不仅拿了奥斯卡奖,还斩获了超过一个亿美元的美国票房,几乎是翻倍打破了当时原先美国电影市场的外语片票房记录。 所以,杨逸抽一点时间给表哥沈马丁的公司拍美国大片,未尝不是一种曲线救国,为他的电影曲线打开美国市场的好办法! 更何况,杨逸其实也有拍好莱坞大片的需要。 “巨星系统”里,有很多精彩的好莱坞大片,杨逸自己都看了不少。 但并不是所有的好莱坞大片,都适合搬到国内去拍摄,甚至应该说绝大多数的好莱坞大片,都不适合他们中国的文化背景。 像在改编《废柴老舅》这样的短片时候,杨逸其实就已经感觉到了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很大的差异。 强行改编,只会让影片看起来格外生硬,不像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但如果改编幅度过大,改得面目全非了,又有可能丢掉了原片中最重要的思想内核,或者说创意特点。 比如说《废柴老舅》,原片叫《宵禁》,片名指的是儿童必须呆在家里的时间,这是主角要照顾侄女,同时还要按时将她送回去的原因和规则。 杨逸在改编之后,就淡化了这个创意,甚至把片名都给改了,因为国内没有这个说法。 同样改编非常困难的,其实还有今年才播出的短片《感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