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置疑-《妻愿得偿》
第(2/3)页
沈青澜一愣,问:“你有打算?”
陈骁英道:“我打算出京,找个地方随便待几年,好歹也挣点功名出来。”
陈家也是世代行武,陈家几代都是跟着先皇从战场里厮杀出来的。陈老将军如今都五十多岁了,还是气色红润,声如铜钟,长年在边关行走,毫无老态。
陈家几个儿子,多在边陲重镇,陈骁英虽是家中幼子,可有此打算,也毫不稀奇。只是从前陈老夫人舍不得,所以他便一直在京城挂个闲职。
陈骁英也不瞒沈青澜:“如今太子和安王之争越发厉害,从前还只是暗流涌动,如今却越发白热化,已经到了明面上。我陈家不好在这会儿大张旗鼓的站队。要说从前,太子是正宗嫡出,按理说继位名正言顺,可最近诸多事情发生,让我严重置疑他的品性。唉,子不言父过,臣不言君过,你我都是人臣,不好议论皇家秘事,我只能说,不管将来谁能继承大统,我只按照本份尽忠便罢,可现在,我不愿意再待在京城了。”
沈青澜很以为是。如果说他和李扬如今因着楚亦可的事有些小情绪,便因此生分,从而置疑父亲沈云正从前的眼光,显得他有几分狭隘,那么由陈骁英说出来,就略微客观了些。
最近太子李扬变本加厉的笼络人手,打击对手,做的实在太过分太明显了些,很叫人寒心。陈骁英此举,未必不是一着好棋。
见沈青澜深以为然,陈骁英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我就说,跟你做兄弟是没错的,也只有你能懂我的心思。只是我倒罢了,尽可以一走了之,但你恐怕不能。要不然,你跟我一起离开这是非之地,且去逍遥几年多好。”
陈家兄弟众多,除了陈骁英尚未娶妻,他的几个哥哥都娶了嫂子,如今府里小一辈的都满地跑了。是以陈老夫人虽然舍不得他,但闲暇之时含饴弄孙,也可以稍解苦闷,况且又事关陈骁英的前程、命运,她也不会大加阻拦。
可沈家就只沈青澜兄弟。沈青澜才任国公爷,局面尚未打开,青瑄又年幼,沈夫人又才遭受丧夫之痛,怎么可能放沈青澜离京。
沈青澜倒没那么多顾忌。他诚然是个凡人,虽自诩有些聪明才智,但也知道,天下事,天下人,非他一介凡人能够提前预知的清楚明透的。
他从来不指望自己预知五百载,他只需做好当下事、眼前事便可。
因此自知身份所限,也就不去奢想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因此也并无多少怅然,只道:“我留在京城也未必就是坏事,起码能跟你互通消息。我只需谨守本份,谅谁也拿我无法。我孝忠的是当今圣上,谁又拿我怎么样?”
陈骁英也就点头,道:“你能这样想就很好,恕我直言,你和太子,还是尽量疏远着些吧。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如今你和他,只怕是会越加尴尬。”
这个沈青澜也明白,否则他也不会坚决的拒绝去见楚亦可了。
陈骁英离开后,沈青澜自在书房处理杂事,就听松直在门外道:“三爷您来了?”
沈青瑄还是那份嘻皮笑脸的语气:“你家国公爷又在读书啊?我说你小子是不是也跟着他一起沾了傻气了?怎么就不劝劝他,又不用他考状元,总读那么多书做?”
松直陪着笑道:“小的原本就不聪明,若能跟着大爷也读两本书,说不定就伶俐些了呢,岂不是好事。”
沈青瑄嘲弄的道:“你小子倒是会说话,得了,我才懒得管你们俩呢。”
松直还是笑眯眯的:“三爷慢走。”
沈青瑄道:“甭你撵我,我麻溜的进,麻溜的出。”
松直还是好脾气的:“小的不敢撵三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