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拿捏-《谋夺凤印》


    第(2/3)页

    昨天她一声声唤着夫君,看到他那般欣喜,就知晋位大概已近在眼前。她当时就暗自打起了算盘,想着必要推拒,只消他答应了那“先欠着”的要求,就是为了宠她又破了一次例,她便在他心底又留下了一份不同寻常的印象。

    没想到,他的“深情”来得比她以为的更重一些,愿意为她破一个更大的例。

    这样自然更好。

    这位分终究还是不高,理应不至于真在朝中闹起什么。等到真正位高权重的时候,这种事她还不敢干了呢。

    圣旨总是会在第一时间传去该去的地方的,于是不待他们用完早膳,旨意就传遍了六宫,同时也有宦官赶出宫去,将圣意知会礼部。

    用罢早膳,两人仍旧没坐步辇,她小鸟依人地挽着他的胳膊,往紫宸殿同行。行至殿门不远处,徐思婉看到一道淡紫色的倩影候在门口,待走得再近一些,她先一步启唇:“楚妹妹也在呀。”

    楚舒月闻声回神,温婉的笑意旋即蕴起,盈盈一福:“陛下圣安,婉仪姐姐安,妹妹贺姐姐晋封之喜。”

    “妹妹好生客气。”她也含着笑,见楚舒月见了她也并无告退的意思,索性摆出大度,望向皇帝,“天气这样冷,不如请妹妹一道进去喝盏热茶。”

    这话说得就好像紫宸殿本是她与皇帝的地方,而楚舒月是个外人。

    楚舒月不由神情一僵,在圣驾面前却不得发作,只得静等皇帝的意思。

    齐轩随意地点头:“进来吧。”

    三人便一并进了殿去,徐思婉犹自挽着他的胳膊,楚舒月只得跟在他们后面,直至步入寝殿。

    紫宸殿的寝殿之中设有茶榻,皇帝与徐思婉兀自各坐了一侧,宫女又添了张绣墩来,供楚舒月落座。

    不过多时,热茶端上来。楚舒月一壁拢着茶盏取暖,一壁打量徐思婉的脸色,很快笑道:“婉仪姐姐今日瞧着气色好多了。”

    徐思婉闻言挑眉,隐觉下文必定不善,索性抿茶不去接口,却听皇帝道:“怎么?前些日子身体不适?”

    “倒也没有。”楚舒月含笑,“就是那日臣妾去长乐宫问安,正巧碰见婉仪姐姐从殿中退出来,瞧着脸色不大好。臣妾一时也不好多问,入殿一瞧见宣国公府的小公爷在呢,才知道是什么缘故。”

    徐思婉淡淡听着,懒得多看她一眼,只默不作声地打量皇帝的神情。听到“小公爷”三个字,他眉心微不可寻的蹙了一下,但等到楚舒月一番话毕,他已平静如常:“都是旧事,不必再提了。”

    “诺。”楚舒月笑颜不改,垂首复又饮茶,姿态一派娴静。徐思婉执盏也饮了口,却笑道:“只怕这回不能不提了。臣妾那日进去问安,正碰上太后与宣国公夫人说话,就听了一耳朵。这才知原是小公爷正议着亲,太后也上了心,张罗着要为小公爷寻位佳偶,指不准来日还会请陛下帮着想一想呢。”

    他听至此处,神情间仍无太多波动,喜怒皆很难寻。只是目光凌凌地落在徐思婉面上,带着探究:“所以婉仪那日心情不好,原是因为这议亲之事?”

    她自知这话背后的意味,但只作未觉,笑言:“正是。”说着她语中一顿,迎着他眸中的厉色,缓缓续言,“臣妾那日是与四妹一同去的,太后知道我们姐妹一个行二、一个行四,家中必还有个行三的姑娘。又听闻宣国公府与臣妾家中是旧识,就张罗着要将臣妾的三妹许配过去。”

    她说到这儿苦笑一叹:“这说来也是光耀门楣的好事。可偏生臣妾那三妹性子冷僻,臣妾只怕她嫁进宣国公府要应付不来,却又不好与太后娘娘和宣国公夫人明言,只得说让太后娘娘与臣妾的母亲细谈,一时心里也真是发愁。”

    “不过楚妹妹心可真细。”她说着淡看向楚舒月,下颌微扬,淡笑之间一闪而过地划过凌意,“只与臣妾打了个照面,就瞧出臣妾有心事了。比起来,倒显得臣妾家中那三妹不懂事,从来不知臣妾为她操了多少心。”

    他仍旧只看着她,声线平淡无波:“既是如此,朕可以做主为你三妹寻一门好亲事。朕下旨赐婚,想来夫家不敢欺负她。朕也可为卫川定一门亲事,必定门当户对,让太后与宣国公夫人都满意。”

    “……陛下。”徐思婉眼中闪过惊喜与讶异,旋即起身,深福下去,笑意好像根本抑不住,牵动得朱唇一再上扬,“臣妾谢陛下关照。只是……唉,后来母亲入了宫,臣妾一问才知三妹的婚事已有了着落,挑的是父亲的一位门生,都下了聘礼了。只怕京中不少亲眷都已然知晓,实在不好再另许他人。”

    她自知他将两件事一起道出,是更想看她对卫川婚事的反应。

    可她最好的反应只能是没有反应。

    然而一番话毕却未听他再说什么,只闻瓷盏揭开的声音轻轻一响,应是他抿了口茶,转而又将瓷盏放下。

    接着,他道:“你先退下。”

    这话是对楚舒月说的,楚舒月忙不迭地福身告退,徐思婉做出一怔,茫然地抬眸,似是这才察觉气氛不对。

    楚舒月好巧不巧地也抬了下眼,二人视线相触,她清晰地看到一抹幸灾乐祸的意味。

    待得楚舒月退出殿外,她困惑地望向皇帝:“陛下,怎么了?”

    他居高临下地睇着她,一缕笑意转在唇角,若有似无:“你父亲的门生,能有几分前途也未可知。若你愿意,朕便只当不知道这门亲事,为你妹妹和卫川赐婚,想来旁人也说不得什么,更不至于指责你徐家。”

    “这自然好。”徐思婉点点头,转而拧眉,“可还是那句话,臣妾这三妹性子冷僻。宣国公府那样高的门楣、那样大的宅院,臣妾怕她应付不来。”

    “这个好办。”他神情轻松,“你若是怕她受欺负,朕可赐她个县主的封位,宣国公夫人素来清醒豁达,见此自然知晓轻重。你若怕她管不好家,朕会看在你的面子上,指几个得力的嬷嬷下去,不论是府中账务还是其他琐碎事务,皆尽帮她打理妥当。”

    她短暂思索,只问:“会不会不合规矩?”

    他淡然:“一点家事,不必计较规矩。”

    徐思婉闻言眉目舒展,终于连最后的疑虑也打消,笑意直达眼底:“若是这样……那自然好!说来爹娘为三妹寻的亲事,臣妾原也颇有疑虑,想着这样低嫁固然镇得住夫家,却也不免会有别的麻烦。比起来,倒还是国公府这样高的门楣好些,哪怕大宅院里人人心思多,却也总要维持面子上的平和体面,再有陛下撑腰,三妹必定此生无虞了!”

    齐轩的目光落在她的笑颜上,将她的每一缕情绪尽收眼底。他在她脸上看不到一分一毫的不快,却不自觉地屏息,无声自问:她真不在意?

    自问之间,他既有疑虑,又觉惊喜。

    从她进宫之始,宫中对她与卫川的传言就不曾断过,近来涌得又烈了几分。那原也不打紧,谁都不免有几个儿时的玩伴,就像她说的,一方生出不同寻常的情愫,另一方也没有办法。而她又已进了宫,与他日日相伴,这辈子都已是他的人。

    他大可不必计较那些旧事,也不必理会宫人乱嚼舌根,可不知怎的,他竟在意极了。

    他只消一想卫川拦她车驾的事,心底就怒火蔓生。在她不知道的时候,他也曾责罚过偶然碰见的说闲话的宫人。

    现下听她这般作答,他一边疑云难消,一边又止不住觉得无尽舒畅。他明明贵为天子,此时却喜悦得像是得了什么天大的恩赏,他悠长地舒了口气,终于伸手扶她起来:“……你说得对,大宅院里人人心思多,这种心思只怕不是有封位与宫中的嬷嬷镇着就能挡开。你妹妹若生性冷僻,还是莫要入这种虎狼窝了。”

    她原衔着笑起身,闻言浅怔,旋即露出失落:“陛下都说好了……”

    他失笑:“朕会为你妹妹添一份丰厚的嫁妆,让她即便低嫁也不失风光。至于卫川……”

    他话音沉了两分:“你日后莫要再见他了。”

    “原也不大见的……”她哑了哑,神情无辜而老实,“若非那日问安时碰见,臣妾巴不得不见他才好。那样一个莽莽撞撞的人……已平白惹得陛下与臣妾起过一次嫌隙,臣妾可不想再招惹第二次!”

    “那就好。”他笑意舒展,终于不再疑神疑鬼,揽着她落座,又命宫人取来闲书,与她一起读。

    这样打发时光的感觉最是惬意,倘是在恩爱夫妻之间,自是郎情妾意,温存无限。

    只可惜,他们这辈子是注定不可能当一双恩爱夫妻了。若她有朝一日真的当了皇后、当了他的“妻”,大约也只会在这样的时刻畅快地想,自己清算那些仇怨终于更简单了些,那是她唯一在意的事情。

    用过午膳,两人一同小睡了会儿。午后鸿胪寺又来求见,齐轩虽说应不会议事太久,徐思婉还是先行告了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