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宿林中议政失言-《卿谋天下》
第(2/3)页
“无闲年轻,对朝政不敢妄议。不过通过这几年的四方走动,也算是见到了些世面。我倒是觉得如今天下虽然难免天灾**,外族也偶尔有犯境之举,不过这是每一个朝代和每一个帝王都无法避免的。好在如今天下也算是尚算太平,百姓们也是温饱齐全。”
许无闲又道;“无线觉得如今朝廷,虽无奇树建功,但也算是中庸保政,无功无过吧。当今帝王也是仁政天下,百姓和众臣也是俯首顺道。这难道不是朝政清明,仁政之道的表现吗?”
没有人回答,也没有人出声,众人突然陷入寂静,气氛也不似先前的平静而是分外的尴尬和严肃。
“小王爷”,许久,一直靠在一旁的秦雪初口吐清声道:“小王爷方才的一番侃侃而谈,颇有见解,我们在座众位也幸得小王爷普及朝政之况和民间之情。”
眼波流转,秦雪初定定地看着许无闲,又道:“不过小王爷可能还有所不知,秦府每年花在救济灾民和弱道人士上的劳力、财力和物力可比洛阳官府每年所花之力要足足多几倍之余,更不要提若是遇到大的天灾**,修城整地,哪处不需要花钱,官府为了保住自己的所谓丰功伟绩和执政有功,向朝廷报上去的拨款申请数目不过是所需财力的一半不足,而剩下的自然是从城中商贾富人甚至是百姓身上得来。”
见许无闲似乎颇为惊讶,秦雪初没有停下,而是索性继续道:“商贾富人的钱财也是自己辛苦经营所得,为了百姓生计有所奉献也是应当尽力,不过这到了朝中就变成官府和官员用少量钱财完成几倍之工程,反而得了个事半功倍之名。如此种种,并不只有洛阳如此。小王爷还觉得朝中每日议政所谈论的民间情态真的是如你所见那般清明高洁?”
不只是商贾巨富起家的秦府如此,连五灵庄也避免不了这种情况。由于朝廷和官府对江湖武林的印象还是一帮只会打打杀杀的粗人,自然是百般不屑,但是又忌讳他们口中的粗人会滥用武功前来报复,因此也不敢太过招惹,只不过是每年征税纳粮之时稍作刁难。
如秦府和五灵庄这般大家自然不会放在心上,官府也不管轻易招惹,可是若是碰到平日里江湖人士想要办事需经过官府流程之时,自然是要受尽脸色。如今武林,各路人士尚算都是狭义之士,再加上秦府和五灵庄也一直都嘱咐各门派莫要和官府一般见识、多生是非,因此也都是忍忍便过去,这么多年来虽然也偶有官府和武林中人起冲突之事,但也总算是没有生出大事。
要说大事,这么多年来,朝廷和武林最大的一次碰撞便是眼前这许无闲之父脱离江湖,转投朝廷一事了。
虽然人各有志,许苍桦也不过是自己选择前路,各门派也没有资格说三道四,不过这一做法还是招致了不少江湖人士和门派的不屑和鄙视,认为许苍桦是贪图朝廷许诺的荣华富贵和封王名利。因此上次在五灵庄许无闲身份显明之后,才会有那么多江湖人士投以异样之色,背后指指diǎndiǎn。
“别的不说,前几年河南饥荒,光是我一人便收容了十几名父母在饥荒和逃荒中死去的孤儿,若不是跟大哥拨了一笔银子,给他们造房安顿,这些孩子必定也是早已夭折。小王爷,”秦雪初冷冷地看着许无闲道:“天下尚算太平,官员亦不算昏庸,不是因为帝王和朝廷管理的有多好,而是百姓们无奈自救和江湖中人也拔刀相助的共同结成果。朝廷未必有你所见那般英明,江湖也不定是你所想那般只懂恩怨情仇,不知人情冷暖。”
如今在这林中的几位都是江湖名门之后,每一个都是自小在江湖中出生,在江湖中成人。如今秦雪初一番话,句句珠玑,直说道众人心间,一时众人都沉默不语,各自感慨。
许无闲脸色尴尬,又听见方才秦雪初一番话,方才知道自己这几年所见所闻实在是太过片面。自小出生在皇族王府,也不过时近几年才初涉江湖,对江湖的了解确实是颇为片面。如今,他才知道江湖是如此一个值得让人敬佩和探索之地!
“小王爷不必多想,雪初不过是也想让小王爷对我们江湖人士莫要有偏见,对江湖和武林能够认识的更全面而已。小王爷年纪尚轻,便能够有体察民情,对朝政也有自己的见解,已经十分难得。将来若是继承了王爷的之位,必定是一位有所作为的好官。天下百姓自然是能够有得小王爷恩惠的一日。”
秦毓景不想气氛太过难堪,出言圆场道。
“若是朝政不堪,我就算将来做了王爷还不是一样要听命于人,臣服在那些老顽固和无为之下?如此,这天下又怎能涤荡一清,焕发心生?”
许无闲年轻气盛,又觉得如今朝政确实太过中庸保守,所以才会无功无过,百姓随不至饥寒,但是也过不上更好的生活,心中所想,言已出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