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节(下) 首尾之争-《三教九流》
第(2/3)页
岳麓书院四人已然醒悟过来,瘦子与胖子勃然大怒,“刷”的便抽出宝剑,指着孟沛骂道:“哪里来的小子,也敢多管闲事?”
孟沛拂袖而立,懒得理睬两人。
瘦子与胖子何曾受过这种蔑视?仗剑就要冲杀过来。
少女将两人唤住,与君师兄点了点头示意,于是四人便在君师兄的带领下,望孟沛李易所在的桌子走过来。
看的出,四人当中,虽君师兄最为年长,然而少女拥有一行人的主导权。
几人来到孟沛身前,君师兄慨然道:“在下岳麓书院君不器,与朱师妹以及莫不从、宁不平两位师弟见过公子,未请教公子等尊姓大名?”
“邹城孟沛!”孟沛言简意赅,似话不投机半句多,又指着李易苏媚两人道:“这位道兄以及姑娘与在下萍水相逢,与你我争端之事无关,不说也罢!”
君不器等自报家门,显然有找回场子的决心,孟沛自然不惧,却怕连累李易苏媚,所以先将两人撇开关系。
“我还道是谁这般无礼偷听,原来是邹城孟家的,难怪口气这么大?”瘦子莫不从阴阳怪气的说道。
宁不平接过话茬,啧啧讥讽道:“嘿嘿,邹城孟家,石鼓书院修习的不是孟家之儒么?那些大儒们如今却在何处?”
就如道教有雷法、内丹、符箓、双修等之分;佛教有禅宗、密宗、净土宗、律宗等之分;孔老夫子传下的儒教也并非铁板一块,昔日儒教四大书院中,衡阳石鼓书院修习的是孟子之儒;长沙岳麓书院与庐山白鹿洞书院修习的是程朱理学;登封嵩阳书院修习的是董仲舒之儒。
后来石鼓书院被毁,修习王阳明心学的商丘应天书院崭露头角,取代了石鼓书院儒教四大书院的地位。
众书院名义上皆尊孔老夫子,实际上思想以及修行方式有天差地别之分,其中又以孟子之儒与程朱理学为甚,千年来,两者的争端就没消停过。
程朱理学奉行“三纲五常”,“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三种人间最基本的人伦关系;“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等五种规范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五常”倒也罢了,乃是儒教祖师爷孔老夫子亲自定下的教条,谁都不敢也没能耐去推翻,因此程朱理学的重点在“三纲”之上。
孟子之儒的核心是“仁”,“仁”是什么?“仁”就是“人心”,“人心”是老百姓的想法,所以才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并对这句话加以详细的解释“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