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节(下) 邹城孟沛-《三教九流》


    第(2/3)页

    见得李易提起亚圣孟子,孟沛面显崇敬,遥遥向北行了一礼,正色道:“有劳道友垂问,亚圣公正是在下先祖!”

    没想到孟沛竟然是孟子的嫡系传人,难怪如此气度心胸,李易连道:“失敬失敬!小道生平亦是万分钦敬亚圣公的仁德之说,没想到今日一见亚圣公后人的风采!”

    九州大地上下几千年,一代又一代的**人物谱写着自己的传说,在青史上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于修真界的三教九流而言,哪一个门派不是那些惊才绝艳之辈,以天马行空的思想或开创,或完善,才得以传承千古?

    佛教先有达摩老祖挟七十二绝技,只身来东土布道,后有六祖惠能“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得以发扬光大;道教先有太上老君《道德经》洋洋洒洒五千言,开宗布道,后有南华真人庄子一篇《南华真经》,将“道”与“修道”完完全全的展现在世人的面前,道教终于在九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至于儒教,便是圣人孔老夫子与亚圣孟子了,孔老夫子率领着一众门人游历诸侯各国,宣扬着“儒”的“内圣”与“外王”,而亚圣孟子则是具体的阐述着何为并如何去做到儒家最高境界“仁”、“义”、“礼”、“

    智”、“信”。

    达摩慧能、老庄、孔孟,于他们各自的教派而言,更像是太极图上的阴阳两仪一般,循环流转,相互补充着!

    昔日与道、儒并称为先秦“显学”的墨、法等诸子百家,不能如道、儒、佛三教一般流传与大众,不是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等开宗立派者不及道家老子、儒家孔子、佛教达摩,而是墨家、法家没有出现那如道家庄子、儒家孟子、佛教惠能那般的继往开来的人物。

    正所谓“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见得李易一介道士,如此推崇自家先祖,孟沛感叹道:“李兄身为道教弟子,却无门户之偏见,在下实在叹服!”

    李易心中大为汗颜,云山派祖师爷卢生本就儒教弟子,后来被仙人点化,才入的道教,云山派弟子道儒皆修,怎么会对儒教有门户之见?

    孟沛家学渊源,见多识广;李易熟读道儒典籍,旁征博引,故两人相谈起来甚是相得,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苏媚见此情景,甚是乖巧,在一旁也不相扰,默默的为两人斟茶倒水着。

    就在两人谈话间,客栈角落里那位卖艺的老人怀抱着一把破琴走得近前,作揖道:“小老儿借问一下几位客官,可要听曲?”

    李易见老人衣衫褴褛,面色疾苦,一身的沧桑风尘,暗叹世道不靖,世人命运多蹇,于是向着孟沛道:“今日小道与孟兄相遇,且让老人家弹奏一曲助兴如何?”

    孟沛亦与李易一般心思,闻言点头道:“在下也正有此意!”

    老人席地而坐,将破琴摆于身上,双手静抚琴弦,“仙翁”“仙翁”调试几声。

    说也奇怪,方才还是低下卑微的老人,此刻面上升起一种庄严贤达,彷佛那一张破琴给了老人无穷的力量与生机。

    李易孟沛见状暗暗称奇,两人一扫先前的随意,正襟端坐起来。

    老人十指轻轻拨动,琴音从老人的指尖娓娓流出,蕴蕴绕绕,漫延开来……

    李易等人随着琴声悠悠,完全沉浸其中,心魂亦随之空灵起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