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王朝末路 第二十九章叔子的回忆(一)-《大庸王朝》


    第(2/3)页

    道士显然不知道这个小娃娃心里的想法,良久,只听得他又说:“可惜可惜,面有煞气,若遇良人,则贵不可言,虽不能高高在上,也相差无多,可是这位良人只怕难寻哦,若无良人,只怕……”

    道士摇了摇头,转身就要走,杨母急忙问:“道长,您说这孩子会怎样?”不信不代表她不怕,杨叔子父亲早逝,是她一个人含辛茹苦地照看大的,她立志要让杨叔子做一个有用之人。

    道士看着杨母,思虑良久,突然说:“夫人若是放心老道士,贫道想带他去山上学习。”

    杨母一愣,转而又笑了:“好,只是容许我今夜为他准备一点东西,明日再行出发吧。”

    道士点点头,算是答应了。这一夜杨叔子看着母亲忙里忙外地为自己收拾着包袱,眼睛里不时有泪花翻涌,可是一滴眼泪都没有流出来,她收拾了一夜,其实只是一点东西,她知道这种云游道士既不会骑马也不会驾车回去,只能靠两条腿,所以她没有给杨叔子装太多东西,只装了一件厚麻衣,一张用仅剩的麸面烙的饼,孩子还在长身体,她只有这些了,都给孩子吧。

    那一夜,杨母坐在杨叔子的头旁边直到天蒙蒙亮老道士来敲门,她才起来走过去,她的眼睛很红。

    杨母将老道士叫到一边不知道说了些什么,不多时老道士过来招呼杨叔子离开,杨叔子知道要离开母亲了,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只听得杨母说:“叔子,大丈夫当以学识闻达于世人,待在母亲身边不会有任何出息,记住,学不到母亲满意不许回来!”

    杨叔子摸了一把眼泪,转身离开,这一转身谁能知道竟再也不能相见。至于母亲时常来的信杨叔子确实不知她是用什么送来的,只是那字迹确实是母亲,因而他也没有问过。

    从云州到梓州两人走了一个多月,这一月里幸亏道士身上有些钱,否则只怕会饿死途中。杨叔子从未见过道士去哪里弄钱,只是每次吃过饭食后他会从宽大的袖子里不多不少地掏出那些铜钱,这是令杨叔子感到惊奇的第一件事。

    老道士带着杨叔子来到梓州的光华山,山上只有几间茅草屋,这些屋子隐在烟雾里,山脚下根本看不到,爬上山穿过那一圈环绕在山腰上犹如围裙一样的烟雾才能看的清,一通过那些烟雾,山顶上却没有一点烟雾,四周环境极好,不远处有一座不大的瀑布,里面有很多鱼儿跳跃着。树草丰茂,不时有白鹤落在草地上。这是令杨叔子感到惊奇的第二件事。

    第二天天色还未亮,老道士就将他从当床睡的茅草里拉了起来。杨叔子摸着盆里刺骨的凉水,终于还是没有下定决心去洗脸,径直走出茅草屋,只见得老道士手中握着长剑迎着清风舞动着,时而舒缓,时而急促。

    杨叔子一直看着,不知道什么时候不自禁睡着了,突然他觉得有人拍他的脑袋,睁开眼原来是老道士。老道士看他醒来,走到旁边的一块巨大的青石上坐下,挥手示意杨叔子过去。

    “从今日起,我就是你的老师了,你可知道学生对老师须得行拜师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