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所谓何来-《白衣钟离传》


    第(2/3)页

    最近突然听到钟兄弟的消息,当然是我从我大哥刘聚哪里听到的;再问大哥刘聚遇到钟兄弟的经历结果,我就和刘聚大哥大吵了一架,原因不为别的,我气愤的是我大哥首鼠两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我对刘聚大哥说,如果我是朱总管,你刘聚这样的态度,我宁可不要也不会接纳他;当时刘聚大哥问为什么,我说道理很简单,只要懂得换位思考就能明白,没有人喜欢待价而沽的;说白了就是看谁给的条件高就跟谁;我说做人不是这样的,咱也不是意气行事,基本的做人道理要明白。

    就这样我和刘大哥吵翻了,我就带着愿意跟随我的这些兄弟来投靠朱总管了。我不屑于刘大哥的精明,但我认同投靠朱总管。”

    朱元璋笑着说道;“你别跟我灌迷魂汤,我还不至于糊涂,你说的这些除了一些不靠谱的旁人所言,你所谓大哥刘聚的想法我倒是更认同一些,不是说他的人我认同,而是对他的决断我倒是很认同。”

    常遇春答道:“朱总管所言的确是一方面,但我还有其他的话要说。”

    朱元璋惊讶的说道;“哦?还有话要说?好啊,那你继续讲。”

    钟离在一旁说道;“常大哥请坐下说,我给你们去倒茶。”说完,钟离迈步离开书房。

    常遇春也不客气,顺势坐在椅子上说道;“朱总管,如果我前面说的是真的也好,假的也好,可以不去理他;下面我讲讲根据当前局势我自己的一些认知,朱总管听后想想我常遇春是否再胡言乱语。”

    朱元璋整暇以待,示意常遇春继续。

    常遇春继续说道;“不说旁的,我就用当前局势来说;现在我大哥刘聚认为可以投靠反抗朝廷的义军,也可以投靠朝廷,就看谁能给我们这些兄弟一口饭吃;当然,对于刘聚大哥有奶便是娘的判断我常遇春绝对不认同;我跟刘聚大哥说,我们不能为了一口吃的就随便答应对方;否则的话,我们当初落草为寇又是图的什么;刘聚大哥说图的就是有口饭吃;我曾正式问过刘聚大哥,导致现在我们没饭吃的又是什么原因,他却吶口不言;当然我是知道为什么的,只是刘聚大哥无法讲出而已。

    所以我常遇春绝对不会忘记我是因为什么导致落草为寇的,正因为如此,我绝对不会投靠朝廷,哪怕我饿了也不会,更别说朝廷为了招兵买马才想着计划收容我们这些贼寇了。

    再说另一面,既然我不会投靠朝廷的招揽,现在又面临走投无路的境地,我常遇春的未来之路又在何方,不瞒朱总管,我通过一些朋友做过一些了解,对于您,张士诚,刘福通,包括江南的徐寿辉。最后我发现看似普通的朱总管您,却是有很大的可变之机会,所以在这次刘聚大哥左右摇摆之际,我带着愿意跟从我的人来投靠朱总管了。”

    朱元璋听得仔细,想的认真,却从没从常遇春的角度思考过,说的直白一些也不敢如此妄自尊大的自我认同自己是所谓真龙从云。

    朱元璋谨慎的问道;“你又是从何判断我朱元璋会有所作为呢?”

    常遇春似乎早就知道朱元璋会有此一问,于是顺口说道;“不敢隐瞒朱总管,我对此做过一些调查判断;就拿当下局势来看,张士诚所面临的境地可以说是第二个徐州;朝廷要想存活,不可能对张士诚视而不见;所以我判断朝廷对张士诚肯定是重点打击的对象;同样,按照当下张士诚的所面临的局面,首先来说他吃亏就吃亏在掐住了朝廷的命脉,导致朝廷必然会重点对其进行围剿打击;其次,他现在攻击扬州虽然进展顺利,但损兵折将不少;而高邮等地他的势力并不稳固,当然,如果给他一段时间得以残喘,朝廷必然无法再像收复徐州那样收复高邮,扬州等地;不过,我听说现在朝廷的兵马正在从山东南下,这时候张士诚绝对无力对抗朝廷的大军;说句大话,即便是加上总管的人马也不行;所以张士诚必败无疑。

    其次就是刘福通了,按说刘福通在这几支反元的人马当中势力最强,但我听说他上面还有很多将领认同的是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而非他刘福通,说白了就是他刘福通面临着内乱的干扰;这时候我要是加入刘福通,必然首先遭受的是内部的纷争;这样的情况下我常遇春绝对不会参与其中,并且我不但不会参与其中,而且我还对其不稳定的内部表示担忧,如果他们这种情况得不到解决,未来堪忧是肯定的。

    剩下的就是徐寿辉和濠州的几只人马,徐寿辉部就不必说了,他在江南自顾不暇;我也不可能过江投靠他徐寿辉,还别说他手下的将领个个跃跃欲试企图取代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