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第157章 北结突厥-《大唐之逍遥王》
第(2/3)页
李逍遥微微一笑,道:“父亲不必为此事烦忧,其实公开招募士兵或许还是一件幸事!”
“哦,此话何解?”李渊皱着眉头,惊讶地望着李逍遥。
“公开招募士兵,明面上暴露了我军兵力不足的缺点,而且之间的饥荒使得山西百姓死伤惨重,若是此事招募士兵恐则生变。可是孩儿以为,天下大势已定,炀帝杨广残暴不仁,百姓对他怨声载道。此时,父亲在太原起兵共举大事,实则是推翻隋朝的统治,这些时日以来父亲所作所为,对当地百姓都是一种鼓舞,他们的要求很简单,只要稳定且衣食无忧的生活就可以了。”
“如果父亲公开招募士兵,孩儿认为此事利大于弊。不仅能够试探出当地百姓对隋朝的统治的怨恨,又能试探出百姓对于父亲的爱戴到底如何,而且招募士兵并非强制征募,一切由他们自愿。若是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人员前来报名,大多数站在我方这边,那对于我方士兵也是一种鼓舞!”
李逍遥意气风发地笑道,李渊经过李逍遥的点拨以及开导,仔细地思考了许久,终于决定在山西境内公开招募兵士,扩充自己的地盘。募集士兵如火如荼地展开着,事情真的跟李逍遥所预料的那样,每天有千余人来投军,大大地提升了李渊起兵的底气,又使得李渊的兵力迅速扩大,募集点由原来的三个变成十几个,仍然每天有大量的人员前来报名,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就募集了数万余士兵,一下子太原军的兵力增加十余万。
他热泪盈眶地望着眼前络绎不绝、排成长龙的队伍,之前还在担心公开招募士兵,太原百姓又遭遇饥荒根本就无人应征入伍。不曾想到眼前的场景与自己所想差距太大了,李渊不敢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一切。
即使投军之人多数是饥寒交迫、贫困之人,有的甚至是弃笔从戎前来只为了从军得到三两银子的赏银。可是,李渊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些人经过磨练,一定能够成为军中的佼佼者。当初,李渊认为不同意招募士兵,就是害怕时机尚未成熟,不曾想不到两个月兵力就猛增到十万大军,他的心里一阵激动。
太原百姓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对李渊为他们所做之事的感激之情,纷纷让自己的儿子、相公等人弃笔从戎,前来投军。有的甚至是被强压前来的。但是,那些不愿意看到人声鼎沸,络绎不绝的人一同前来也就变得主动起来。
李渊望着淳朴地百姓,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暗暗地发誓道:“今日你们用行动来回馈我的付出,他日我李渊必定为大家带来一个强大而繁荣的国家,让每一位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让四海臣服!”
经历了太原军兵力不足的危机,李渊通过公开招募士兵解决了。可是,接踵而来的危机不是眼前的兵力能够解决的。于是,李渊再次将众人召集在一起,共同商议。唐公府内气氛压抑低沉,此时没有一人敢说话,静静地等待着李渊发话。
“此次将诸位召集在一起实则是没有办法,我们将面临着一次巨大的危机!”李渊面色凝重地望着疑惑不解的众人,沉声道:“此前,我军不伤一兵一卒,不会摧毁之力,仅仅凭借着空城计就将突厥大决吓退。如今,鹰扬府校尉刘武周杀了王仁恭后又自封太守,他早已依附于突厥,定会将我军的情报告知于他们。”
“突厥王始毕可汗一旦得知我军情况,必定会派大军前来攻占晋阳城。他早年对晋阳城虎视眈眈,一旦被晋阳城被突厥得到,到时候我军危矣!晋阳城内的百姓恐怕也遭到株连,就连整个华夏大地难道厄运!”
李渊忧心忡忡地望着众人,唉声叹气道:“众人有何良策能够消除突厥的危机?”
众人一阵沉默,面露凝重谁,此时鸦雀无声。李渊一眼望去谁也不敢抬起头,又将目光看向了幼子李逍遥,李逍遥微笑地站起身来,恭敬地走到刘文静面前,躬身问道:“刘大人,逍遥有一事相询,不知刘大人可否为在下解惑?”
刘文静见李渊五公子如此礼待自己,急忙恭敬地回道:“逍遥公子请说?若是在下知道的,绝对不会有所隐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