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是他很久以前就想要改革的一个方向——科举。 虽然科举制度还存在的一定的缺陷,但是也比现在的举孝廉要来得更加快捷和有力。 那些寒门子弟也不必因为自家的那些家世问题而没有办法担任官职或者是是做一个芝麻小官。 “陛下想要改革的是官制?”钟繇有些诧异地说到。 这个天子脑洞的程度可比钟繇想的要大得多,已经过去几年了钟繇发现自己有时候还是很难跟上刘协的想法。 “也算是吧。朕看上次招贤令的前来揭榜的人效果都还不错。但也不过是我泱泱大汉的一部分罢了。所以朕想要物尽其用,有不会破坏招贤令的威名,就必须另外设置一个录用渠道不是吗?”刘协笑着说到。 他这么说其实就是取巧了,但是这番话也让钟繇陷入了沉思当中。 刘协的话没有错,若是形成一个定时定点的考试,那么每年被吸引来的人才也是会远远不断的。 而且他们还只是备用官员,还可以继续考察一下他们实际的施政效果,避免出现那种徒有其名之辈浑水摸鱼。 “臣以为此计可行。不过目前陛下只是掌管了关中和汉中两地,若是想要吸引天下英才,那必须废一番力气了。”跟上刘协的思绪以后,钟繇也是琢磨着点点头说道。 和招贤榜一样,若是刘协想要把这个科举搞得有声有色,那么就必须在第一次使用的时候就打响名号。 也就是说第一次参加这个科举考试的人必须有些名头和话题度才可以,甚至这个当选的第一人最好能够留下一番功绩。 “嗯。朕想想。这天下英才颇多,但是若要将他们聚集到长安来,单凭朕的名号肯定是不够的。”刘协不禁自嘲了一下。 所谓人各有志,他虽然是大汉的天子,但是有些人志向本来就不在执政上面,任你怎么样邀请他们,他们都不会回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