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先是内阁一起奏请皇上择立太子,储君不立,社稷不稳。 而后,户部尚书及一干大臣以立长为由请立赵王为太子。 工部尚书及一干大臣则以立贤为由请立七皇子为太子。 七皇子赵祁,年十五,乃安嫔所出,母家虽不显,但也是书香门第,且七皇子聪慧过人,恭顺有加,脾气温和,实是担得起一个贤字的。 但不管是户部尚书一干还是工部尚书一干,皆被皇上骂了个狗血淋头,甚至皇上还发作了好几个大臣,不是贬官就是罚人闭门思过。 一通龙颜大怒,让众臣都知道皇上且还惦念着先太子呢,这个当头,谁请立太子,谁挨收拾。 这事便暂且安静了下来。 一晃,就是瑞康二十六年的除夕了。 因着宋氏吕氏他们都回并州去了,这个除夕,石榴干脆是让大哥二哥他们过来一起过的。 长辈不在,孩子们都不在,到底也少了热闹,冷冷清清也就过了。 年一过,二月里,朝中请立太子的声音再度响了起来。 这次,皇上倒是没再发作骂人了。 为了江山社稷,这储君也是要立的。 毕竟,皇上今年已经五十有六了,怎么着也不算年轻了。 见皇上默认了,一众大臣也是打了鸡血,请立太子的奏折是一本本的往龙案上送,早朝时也是争论不休。 到底是立长还是立贤,朝中站赵王和站七皇子的是旗鼓相当。 当然,也少不了一部分人保持中立,谁也不站的,比如靖安侯府,比如愉亲王。 赵王为了获得愉亲王的支持,那也是下了血本,专门花高价从东边买了上等的珍珠回来送给愉亲王妃,谁都知道,愉亲王爱妻如命,讨好王妃比讨好他更让他欢喜的。 就在赵王以为自己势在必得之际。 四月里,中宫皇后却突然将十七皇子养在了名下。 只因十七皇子的生母刘美人为救皇后娘娘不慎跌入了御湖,救上来时人已经没了气息。 皇后娘娘感念刘美人救命之情,又看在十七皇子年幼,便将人抱来了身边亲自抚养了。 这一下,情形就复杂起来了。 不管是立长还是立贤,那都是基于中宫无所出没有嫡子的情况下。 但祖宗规矩,必是立嫡高于一切的。 现在皇后娘娘将十七皇子养在了自己名下,那玉牒上,十七皇子就是正儿八经的中宫嫡子了。 五月里,便有大臣上奏,请立中宫嫡子为太子。 赵王一派自然以十七皇子年幼为由反对。 七皇子一派暂且保持沉默。 就这么争争吵吵的又是半月,到六月里,皇上下了圣旨。 祖制有言,储君当以嫡子。 是以,年仅三岁的十七皇子便被正式册立为了太子。 朝中争的脸红脖子粗的赵王党也只能偃旗息鼓。 得知十七皇子被册立太子,石榴也是唏嘘。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