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张潮的《竞选州长》,把某些政治游戏的底层逻辑给暴露出来了,用的却是这些戏谑、狂欢、荒诞的模式。” 朱妍玲道:“你不觉得「魏老三」和马克·吐温原著形成奇妙互文吗?” 梁丹丹道:“是啊,当年马克·吐温用反讽揭选举黑幕,张潮却玩起了超现实政治寓言。你看老马笔下的候选人被谣言逼退,现在张潮让谣言本身成为点燃政治声望的燃料,这反转可以算典型的黑色幽默了。” 朱妍玲翻到中间某页,指着其中一段说道:“其实我最喜欢委员会代填表格这段,简直就是互联网时代的《乌合之众》。 一个竞选表格全部由别人填写,甚至提交的时候都不露面的所谓‘竞选者’,竟然可以让法律、制度为他让道…… 美国真的有一天会变成这样吗?我不太相信。” 朱妍玲说的是心声。毕竟在2008年,美国还在顶峰,如日中天,甚至在未来的8年时间里,仍然会不断上升,这时候和任何一个中国的知识分子说美国其实危机四伏,十几年后就会乱成你们想象不到的样子…… 哪怕不是什么“公知”,也会对这种言论嗤之以鼻。 梁丹丹把书稿一合道:“总之这篇注定要引起争议。不过根据我的经验,越是看似离经叛道的作品,越是会激发深层共鸣。就像现在人人都说房价永远回不去了,但真看到楼盘打折,还不是抢破头? 对了,茅盾奖颁奖礼,听说张潮会去?” 朱妍玲这才回过神来:“对啊,他是新人奖的颁奖嘉宾……” 梁丹丹捂着嘴笑道:“他自己不就是‘新人’?不知道得奖的人,看到他来颁奖,会是什么表情。” 她一边说着,一边就把书稿收拾进包里准备离开,却忽然感慨道:“最后那句‘此刻只有一片沉寂的深蓝,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总让我想起《了不起的盖茨比》结尾那盏绿灯……” 朱妍玲一路送她到门口,闻言立刻道:“停停停!再说下去又要拽尼采了。赶紧回你中大带研究生去吧,改天请你喝早茶。” 突然想起什么,认真地道:“对《竞选州长》的深度分析还有词汇注释,你可别忘了!没有这两样东西,国内的读者看这篇肯定要一头雾水。” 梁丹丹挥挥手走进电梯,回头道:“知道啦朱大编辑!我回去就写篇《从姓名政治看后现代身份焦虑》!” 看着电梯门缓缓关上,朱妍玲也转身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她看着手头的《竞选州长》,这篇也是2万多字,与其他四篇加起来一共12万字,和一部长篇也差不多了,现在她要做的就是尽快把的封面和装帧设计敲定…… 就在朱妍玲为此感到“幸福的烦恼”时,大卫·米勒却为了《竞选州长》,和自己的顶头上司吵翻了天。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