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重生2004:独行文坛》


    第(2/3)页

    深圳这时候已经很热了,整条街上已经弥散着烧烤的油烟和喧嚣的吵闹,整个街区像一盆烧开的水,不安分地冒着热泡。

    张潮只在街边站了一小会儿,汗水就沁透了 T恤,四顾并没有看到“小许”的身影,他内心产生了犹豫:“该不会是涮我的吧?”

    过了一会儿又想:“该不会是看我是个冤大头,找了几个人准备再让我请他们一顿?”

    又觉得“小许”不像是那样的人,于是又想道:“等会儿会不会带来一个老头或者老太太,扑通一声跪我面前,说得了绝症,向我借钱吧?”

    越想越烦躁,张潮觉得他要自己留下来等他,肯定和钱有关。

    倒不是他心疼那一点钱——哪怕是送到美国接受最高端的治疗,这钱他也掏得起。

    而是眼下这个场景太不合适了。

    张潮摸了摸口袋里的钱包。这段时间他每次出门固定带1000块现金,不多不少,其他如身份证、银行卡一张没有,就是钱包都是最便宜的帆布材质。

    不过他的胡思乱想并没有持续太久,“小许”就满头大汗地从人群里钻出来,看到张潮却是还在原地,脸上的焦虑神色松弛了下来。

    他递给张潮一张厚厚的硬纸片,张潮接过来,发现纸片是拆开的烟盒,上面用蓝色的圆珠笔写着短短的几行字:

    【他们说

    这机械的厂区盛满了多少工人的汗血

    游走其中,我时常听到他们笨重的交谈

    他们说,三年了,我没回过一次家

    他们说,我老家在河南,四川,海南,广西……

    他们说,等钱攒够了,我就和女友回家生娃

    他们说,按年头算,我儿子今年也该有九岁了

    ……

    我像一个窃听者,在角落里记下他们说的

    字字鲜红,然后洇开,凋谢

    手上的纸和笔,叭嗒落地

    他们说……】

    读完以后,张潮的内心一颤,抬头看了看这个脖子细长、脑袋瘦成倒三角的年轻人,脱口问道:“你姓许?叫什么?”

    “小许”腼腆低下头,小声地道:“我叫,许立志。”

    这个名字像一道惊雷般劈入了张潮的脑海,打开了他的记忆:许立志,打工诗人,在富仕康站了几年流水线,最后却……

    即使是重生以后已经见过许多“名人”的张潮,此刻也有些心潮澎湃。

    许立志虽然名气不大,但在中国诗歌史,甚至文学史上将来可能都会留下属于他的一笔。

    中国的当代文学中「现代城市」和「现代工业」两大题材的匮乏经常被诟病,许立志的诗歌则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空白。

    他的诗可能不是最好的,却有着一种令人难以平静以待的灰暗、无助,甚至绝望。

    尤其是许立志最后选择了和海子等诗人一样的道路,一下子让他的诗歌升华到了另外一个境界。

    ——但是张潮并不喜欢这种升华。

    许立志紧张地看着张潮的眼睛,见张潮良久不语,语气失落地问道:“写的不好吗?”

    张潮摇摇头道:“不是不好——你为什么要给我看这些?”

    许立志闻言眼睛一亮,道:“你是张潮,对不对?我在杂志上看到过你的样子。”

    深圳人民虽然大部分朝钱看,但是也不妨碍有文艺青年关注到自己,尤其是许立志这样比张潮小四五岁的年轻人,更不乏有人从少年时代就开始视张潮为偶像。

    张潮当然没有无聊到否认,但也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道:“是我。其实你写的诗不错——只有这些了吗?”

    听到张潮的肯定,许立志的眼神又更亮了几分,不过听到张潮的话又局促起来,过了好一会儿才不好意思地道:“有,但是都放在宿舍里,那里……不太方便。”

    即使方便,张潮也不会去富仕康的员工宿舍和他谈论诗歌,不然他和许立志都容易被当成猴子围观。

    他对许立志道:“那你回宿舍取一下?我们换个地方聊。你待会儿到龙源酒店的停车场找我,知道在哪儿吧?”

    龙源酒店是这里一家比较有名的大酒店,许立志当然知道,连连点头,然后飞也似地往宿舍方向跑去。

    年轻、瘦弱的背影扭动着,就像一条倔强的狗尾巴草在风中摇摆。

    二十分钟后,许立志气喘吁吁地坐在张潮的副驾驶上,挎着一个小包,背都不敢靠在座椅靠背上,手也不敢乱摸。

    张潮心里暗叹,却没有说话,只是启动了汽车,一路开到了附近一个没那么人的商业街区,找了家比较安静的奶茶店,又寻了个僻静的角落坐下来。

    喝了一口珍珠奶茶,甜腻的味道缓解了许立志的紧张,他从挎包里掏出一迭皱巴巴的稿纸,递给张潮,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我最近才开始写诗,还不太会……”

    张潮没有说话,接过诗稿看了起来:

    【省下来

    除了一场初秋的泪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