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教室里,兰婷也忍不住了,问道:“既然是讨论中日两国的‘80后’作家,那张潮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你既然对其他几个那么熟悉,说明你肯定也看过张潮的作品。 你为什么要特意绕过他?” 王震旭看了兰婷一眼,对这个女孩他确实十分钦慕,但在“文学”这种原则性问题上,他是不会妥协的。 稍微酝酿了一会儿,王震旭道:“一个堕落到去写「轻」的作家,他的作品,已经不能摆到我的书架上了!” 教室里众人都安静下来,面面相觑,不知道王震旭在说什么。「轻」的概念,是日本文学市场高度成熟后的市场细分产物,21世纪初才被注意到,还不是一个流行的文学概念。 《你的名字》对中国的读者来说,是张潮写了一部想象奇特、阅读轻松、结构特别的,并没有意识到这是「轻」。 即使张潮去年初去日本领了一个“电击文库大奖”,由于太冷僻,不如“芥川奖”“直木奖”出名,所以国内新闻报道了也没有激起什么水花。 由于对日本文学生态的陌生,所以即使中文系的学生,也都搞不懂王震旭对张潮写「轻」这种轻蔑态度的原因。 「轻」虽然销量很高,但是在日本文学界的“食物链”当中,却几乎是处于最底层的存在。在主流认知中,「轻」甚至不能算是独立的类型,要并入ACG算次文化或者亚文化的一种。 就连很多「轻」作家都看不起「轻」,只要稍微有点名气,都会试图改写通俗文学,甚至纯文学。 一旦成功,基本都不会回到「轻」这个赛道,甚至非常忌讳别人提起自己曾经是「轻」作家这件事。 这种情况一直要延续到近10年后,「轻」的销量终于高涨让任何自持正统的日本文学家、批评家都侧目的地步才有所改变。 尤其是镰池和马的《魔法禁书目录》所取得的跨领域的巨大商业成功,让文学界不得不慎重对待其这一类。 但是在2007年,「轻家」绝对不是什么好衔头,对于王震旭要“师出名门”,又在文学上有着巨大野心的人来说,写「轻」就意味堕落。 见众人都不说话,王震旭以为自己刚刚的观点已经说服了大家,心里得意起来,接着说道:“在日本,只有「轻家」转型去写纯文学,从来没有「纯文学」作家,转型去写「轻」的。 虽然他在之前写过一些不错的作品,影响力也比较大,但是一个为了商业利益放弃文学原则的作家,我觉得已经谈不上追求了。” 兰婷想了半天,忽然问道:“你说的「轻」,指的是《你的名字》?” 王震旭一愣,道:“……是,怎么?你们不知道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