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张潮虽然不信这个,但是仍然深深地沉浸在一种宏大而沧桑的美学震撼当中,久久不能自拔。 过了好一会儿,他看看身边的黄杰夫,发现他也在发愣,于是轻声问道:“你之前没来看过?” 黄杰夫道:“来过,也看过。但是当时没有太大的触动,但是这几年在燕京呆久了,这次再看,感受却完全不同了。 我似乎,似乎听到了壁画里的人在说话……” 张潮“嗯”了一声,过了好一会儿才道:“何止壁画里的人在说话,这里的每一张宋元古画、隋唐彩陶、明清瓷器、商周青铜……都在说话。 如果你能听得再仔细一些,也许你听到的,就是它们的悲鸣了。” 黄杰夫不解道:“悲鸣?” 张潮道:“是啊,悲鸣——国破家亡、山河玉碎、人为鱼肉……这些文物的命运,是整整一百年历史的缩影。” 看完中国厅,张潮虽然不至于情绪低落,但确实颇为感慨,所以晚上和黄杰夫随便找了个餐厅,简单吃了点就回酒店。 刚回到酒店,张潮就接到了一个电话,是在燕京见过的IWP的工作人员杨宇哲。 对方询问张潮和Simon&Schuster谈的怎么样了,张潮随意敷衍了两句;杨宇哲又问张潮住哪个酒店,自己也在纽约,想和张潮谈一下。 张潮想了想就答应了,把酒店名字报给了杨宇哲。 一个小时后,两人就面对面坐在酒店旁边的小咖啡厅里。杨宇哲先做了一下上次没机会做的自我介绍: “我92年来美国留学,拿到博士学位以后,就到了爱荷华大学的‘创意写作中心’工作。2000年开始进入IWP,负责对接东亚作家。” 张潮对他这个人并不感兴趣,所以直接道:“‘国际写作计划’不是八月下旬才开始吗?还有半个多月,你这么早就来找我。” 杨宇哲一脸真诚的美式假笑,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反问道:“你来了快一星期了,对这里印象怎么样?” 张潮想了想,如实回答道:“整体来说还不错,也不排外,除了东西太贵就没有别的缺点了。” 杨宇哲笑道:“纽约嘛,它的贵在美国也是独一份。其他地方好很多,尤其是爱荷华州,那里不仅环境特别好,人民也很热情,物价也低。” 第(2/3)页